中元普渡大哉問,拜拜到底需要準備什麼?
中元節的由來
中元節時間落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,上古天子為慶賀初秋豐收,會以新榖祭祀祖廟,酬謝大地,感念祖恩。道教融入中元後,人們開始有了中元節拜祖先的習俗,並祈求中元地官大帝,赦免祖先亡魂之罪業,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,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。
在台灣,中元節則起源於清朝,當時漳、泉兩地移民發生大規模械鬥,死傷慘重。後來漳泉兩方大佬出面調解,以普度賽陣頭方式,替代械鬥血拚,化解了族群對立。中元節的普度活動延續到現在,不僅成了民間重要節日與活動,各地政府也會藉此機會祝禱國泰民安、風調雨順、社會和諧快樂。
中元普渡供品推薦
普渡 拜拜的供品除了常見的零食水果之外,甜米糕也是許多民眾在祭神時會選擇的供品,因為糕有「步步高升」的寓意,糯米自古就被認為有驅邪效用,桂圓也有「富貴圓滿」之含義。
中元節拜拜時間
- 日期:中元節當天,也就是農曆7月15日。
- 時辰:由於好兄弟屬陰,所以基本上是在「未時(下午1點至3點)」後才可祭拜好兄弟。(但因各地習俗不同的原因,有的人下午3點後祭拜,有的人是傍晚5點後才拜。)
- 地點:家門口外。(設桌在家門內,好兄弟會被門神擋下,無法進入。最常見的就是門口外的空地,頂樓的露台或前陽台也可以。)
中元普渡供品禁忌
- 供品不豐盛:
中元普渡除了準備各種好料,一定也要備妥牲禮!民間習俗裡農曆七月是地獄受苦的鬼魂,難得能前返民間的時期,最喜歡葷腥肉食的豐盛菜宴,因此普渡好兄弟最需要備齊好料,也就是雞、豬、魚、蝦、蟹等牲禮。常見三牲是指帶皮三層豬肉、全雞、全魚等葷食,通常家禽、家畜、海鮮各取一款組成三牲,而麵粉製的素三牲或果凍三牲也可以。有些做生意的人會準備到五牲(全雞、全鴨、全鵝、全魚、豬肉、香腸、蛋、螃蟹蝦子魷魚等海鮮) - 供品不完整:
中元節普渡的供品需要完整不可偷吃之外,也不能截頭去尾,尤其是魚,需保留鱗片,也要保留尾巴,而沒有尾巴的鱔魚、鰻魚,不拿來祭拜(因為會讓祭拜人「無後」)。 - 供品沒插一炷香:
每項祭拜好兄弟的供品,都需插上一柱香,這個動作叫做「孝孤」,孝敬好兄弟的意思。而如果供品有一整箱餅乾或泡麵的話,需把箱子打開來,且在箱子一處插上香即可。 - 供桌與供品安排錯誤:
祭拜神明時,須設置「頂桌」與「下桌」。頂桌祭拜神明用,供品皆為素果素食;下桌才放葷食,祭拜好兄弟,位置勿混淆。由於供桌設於門外,若住家附近有野貓、野狗的話,要不定時巡視,避免被偷吃或是打翻供桌。 - 水果禁忌:
水果切記不能使用香蕉、李子、梨子、番茄、芭樂、鳳梨、釋迦、榴槤、葡萄等成串水果!以圓型、少仔或無仔水果為主,像是蘋果、芒果、奇異果、橘子等。水果以「奇數」為宜。香蕉、李子、跟梨子閩南語諧音「招你來」,招來好兄弟之意。番茄跟芭樂等多仔水果,容易消化不良,有不潔之意。鳳梨雖然有「旺來」吉祥之意,但在這邊代表好兄弟旺旺來的意思。釋迦的外型像是釋迦摩尼佛的頭型,故不建議使用。榴槤是因為味道特殊之外,亦有「流連」的諧音,讓好兄弟流連忘返的意思。葡萄等成串水果有的好兄弟一個一個串連而來的之意。 - 供品鮮花準備錯誤:
中元普渡拜拜準備的鮮花需要全開之外,不能用塑膠花(人造花),且不要用劍蘭或玫瑰(劍蘭會讓好兄弟不敢靠近;玫瑰除了帶刺之外,也有招桃花之意,在拜好兄弟時,切勿使用)。 - 紙錢不正確:
不同祭拜對象必須要用不同的紙錢!神明用金紙(天金或太極金等三界公紙);祖先用刈金;地基主用銀紙;好兄弟則是用更衣小銀,千萬別搞錯了!
中元節拜拜禁忌不要犯,小心招惹大麻煩!
- 提及姓名、住址:普渡時千萬別說自己是誰、住在哪裡,只要說請用即可,避免好兄弟找上門。
- 許願:別向好兄弟祈願,以避免卡到陰或招惹不好的事。
- 儀態不莊重:普渡祭拜時,需以莊重恭敬的態度來祭拜,不能在旁打鬧嬉戲!
- 拜拜後的毛巾和臉盆勿帶回家:普渡後的毛巾和臉盆不要帶回家,以免招來晦氣。
婉婉動態